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運用 AI,一起變強
運用 AI,一起變強
打開 YouTube,映入眼簾的,是無數高點閱率的影片,如何讓自己的影片上 YouTube首頁,登上YouTube 發燒影片排行榜、增加曝光,是許多 YouTuber 的夢想!
我們都知道,好的影片,不僅有許多重要設計細節要注意,還需要時間累積、醞釀,為了能離百萬 YouTuber 更進一步,讓我們以前人經驗為借鏡,更有效率地打造優質影片內容吧!
每天有成千上萬的影片,上傳至 YouTube、且不分國界,你知道在這個內容多樣的平台上,想讓觀眾注意到你的影片,最重要的是什麼嗎?
答案很簡單,就是影片縮圖(Thumbnail)與影片標題(Title)。
以縮圖來說,字太小看不清楚、字句太長難以閱讀;用色太多、導致畫面凌亂看不到重點等問題,都是致命傷,觀眾很有可能因為,無法理解影片內容而直接忽視,讓你細心製作的影片付諸流水。
那我們該怎麼樣提升縮圖品質,讓觀眾更願意點擊我們的影片呢?
你可以觀察 YouTube首頁上,讓你引起注意的影片,它們字體的大小?配色為何?跟你差不多類型的影片,設計風格大概又是如何?
知名的日本設計師水野學於《品味,從知識開始 》一本書中,清楚地表示,在設計之前,我們可以參考過去流行的、現在受歡迎的,試著找到他們的雷同之處,先大量累積自己的知識量,讓思考更加多元化,才能更好地應用,打造出符合自己風格的縮圖設計。
推薦閱讀 → 縮圖製作好迷惘?點閱率提升秘訣!10 分鐘學會用 Canva 製作 YouTube 縮圖
至於該如何下標呢?除了字數不要太冗長,另一個重要的點就是「找出觀眾想要成為的樣子」。
舉例來說:
下方兩個標題,哪一個最能打動你呢?
答案是 1:「成功的運動員絕不會犯的 5大錯誤」。
有發現嗎?明明是相近的字詞,稍稍調整一下排序與正反義,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
記得有本書叫《一流男人就該沒肚子》,強調「想要在職場成功,就不應該有小腹」,就讓筆者非常好奇,也有一種被「激勵」的感覺。
而知名的習慣養成書《原子習慣 》中也曾講到,要成功戒掉、抑或是養成全新的習慣,最重要的就是,讓身份認同具體化,清晰地刻劃出「我們想成為的理想模樣」,像是工作得心應手、身材姣好、眾人可靠的存在、名利雙收的成功運動員等等。
試著以自身是受眾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是我,會想看到什麼內容呢?」標題就可更加貼近人心、吸引觀眾點閱。
2016年的商業週刊網站文章中,就有提到 20 – 30 世代的人,只能忍受 2 分 30 秒的影片,連一首歌的時間都無法忍耐。更不要說 6 年後的現在,外界干擾更多,觀眾注意力愈來愈不容易集中。
除了影片長度要注意,不要像老太婆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提高觀眾的興趣呢?
其實我們可以參考著名的寫作方法「倒金字塔結構」,也就是最基本而普遍的純淨新聞寫作方法。
將 5W1H(What、Who、When、Why、Where、how)放入導言中,讓讀者迅速掌握文章的全貌,並對後面的內容提高好奇心,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 YouTube 影片架構中。
除此,適當的舉例也非常重要,讓觀眾不僅是聽你說,而是透過例子,連結自身的生活經驗、強化對內容的理解,這也是影片剪輯的關鍵核心。
在拍攝當下,不僅要有人物講話的畫面,也可多拍一些環境、動作,跟內容有相關性的鏡頭,這些鏡頭又稱為 B-roll(補充、替代素材),讓影片更充實的同時,還可以藉由鏡頭的切換,避免一些小錯誤被觀眾發現。
以烹飪、甜點教學影片來說,與其一直聚焦在講者說話的臉部畫面,近距離拍攝料理食物的畫面,是不是更加誘人呢!(如下圖)
當然,現在也有許多 YouTuber 完全不露臉、僅用聲音,跟許多的B-roll,比如說,網路上相關資訊、素材、梗圖來製作影片,這對害羞的人來說,也是一大選擇。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的:誰說經營個人品牌一定要露臉?盤點那些不露臉,依舊成功變現的創作者們
那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的 YouTube 影片,因為做了一些調整,而因此成長呢?
如果你是剛接觸 YouTube 的創作者,有兩個關鍵指標很值得參考:
點閱率指的是:影片點擊次數 / 影片曝光次數。
點閱率越高,意味著觀眾被你的縮圖或標題,吸引程度越高。
觀眾續看率則代表,影片不同片段,吸引觀眾「持續收看」的成效。
在 YouTube 後台,你可以看到一個圖表曲線。透過這個曲線,你可以判斷出,影片的精采處(曲線高點),或是不感興趣的地方(曲線低點),甚至能夠掌握,觀眾普遍在幾分幾秒時,會陸續離開(跳出)影片。
如果影片播放開頭的 30 秒內,曲線就迅速往下滑,可能代表縮圖、標題跟影片實際內容,差異性太大,完全無法吸引觀眾留下來;如果整體曲線是相對平坦的,表示觀眾願意從頭到尾看完此影片。
這些數據表現,都可做為接下來的影片製作參考依據。
註:有關觀眾續看率的數據曲線涵義,YouTube 官方文件其實有蠻詳細說明,很建議大家好好研究。
當然,後台其實還有數不清的數據,如果希望看到自己不斷的進步,持續觀察數字背後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筆者在大學就讀傳播系,專項更是剪輯,儘管如此,影片世界的博大精深、背後行銷數據,並非短短四年,就能習得的,更常深陷滿足自己、讓觀眾滿意的兩種選項間,來回擺盪煎熬。
推薦閱讀 → 找不到繼續下去的動力?好崩潰!當社群扼殺你的創作熱情時,該如何擺脫情緒低潮?
然而,每一次完成影片的成就感、習得一點小技巧時的激動與喜悅,我相信是難以取代的,所謂的「不是喜歡而做,而是因為做而喜歡。」
在每一次成長的背後,我想,更多的是,為自己成果感到驕傲的瞬間。期待透過這次介紹,能為每一位 YouTuber 的成長之路更開拓一些,打造出自己也感到驕傲的影片!
本網站上所有內容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皆屬於《極限報報》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複製、轉載,侵害必究。如有合作或文章授權需求,請直接來信: newsroom@limit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