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ort Based Courses

完課率從5%提升到85%!線上課程的未來趨勢 Cohort Based Courses

今天想來聊聊,近兩年國外很夯的線上課程學習新模式 Cohort-based Courses(CBCs)。

為什麼完課率低?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學生完課率低,是很多從事線上課程教學老師的煩惱!

有的人可能會認為,反正學生花了錢,有沒有看完課程重要嗎?但對於很多講師來說,賺錢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能幫助學生達成目標是種使命感,「我的教材真的能幫助到學生嗎?」「我做這件事到底有沒有價值?」

至於,學生為何買了根本沒在看,背後有太多現實生活因素了,總的來說,還是一種惰性,小時候可能還有父母督促完成課業,出社會後的進修課程,靠得是自覺性。「工作太忙、休息時間只想放空、回家有一堆家務事…」沒有人鞭策時,大家都會有各種藉口,來讓自己罪惡感少一點。

我們在先前文章有談過,如何讓線上課程遊戲化?的確,加上一些挑戰、刺激跟獎懲的元素,都是提升完課率的方式,但 Cohort – Based Courses 不僅是從學生心態出發,更像是翻轉課程,從學習模式上做出根本的改變。

相關文章:如何讓線上課程遊戲化?9個必掌握的小技巧

先從社群共學(Cohort-based learning)開始說起

學習方式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自主學習( Self-Paced Learning),另一種是社群共學(Cohort-based learning)。

廣義地來說,社群共學(Cohort-based learning)就是一群人通過教育計劃一起前進。可進一步解釋為,一群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在固定期限內,有系統性地學習,不斷互動交流,維持相同學習進度,以達到同步學習目的。

「社群共學」這樣的學習方法,早已落實在中小學甚至大學的教育系統中,以台灣來說,大家固定每年9月入學、6月結束該學年;老師們根據教育機構制定的課綱,來設計每日課程,學生們跟同齡的人,使用同一份課表,課堂上偶爾會有小組討論、做報告的環節,而課後還是要自己讀書、寫作業,最後共同面對小考、期中考跟期末考。

所以,社群共學(Cohort-based learning)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如何跟線上課程完美結合,對講師來卻是非常大的考驗!

相關文章:下班進修遇到瓶頸…你知道嗎?「社群共學」才是快速成長的關鍵

從課程回到學生本身,線上課程的四大浪潮

根據「打造第二大腦」課程作者 Tiago Forte 在部落格文章所指,目前線上課程大概可分為四個階段。

浪潮一:實體課程線上化

先是2008年美國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等頂尖大學開創的線上課程模式: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

他們將實體課程錄影放在網路上,做為公開資源,人們可以透過遠端學習,接觸到以往大家認知上,遙不可及的高等教育,這對於很多想接觸名校教育,卻因經濟、地緣條件,甚至考試實力不足的人來說,是很棒的開始,實體課程開始線上化。

浪潮二:線上課程商品化

緊接著,擁有專門領域知識的講師們,發現原來知識是可以變現的,所以從2010年開始,有了以 UdemyCoursera 為代表的教育線上市集出現,在這個階段,線上課程正式走向商品化。

浪潮三:講師開始自建課程平台

當平台上的課程百家爭鳴,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打低廉價格戰,加上平台會抽高昂的手續費,有經驗的教學者們紛紛出走,決定自建課程平台, 於是 2014 年左右,Thinkific、Teachable 這樣的知識電商系統開始崛起。

浪潮四:強調群體互動的線上教學

從「教學內容如何放上網路?」、「我們如何通過在線課程賺錢?」一直到「我們該如何有更高的自主權、實際掌握學員名單?」前面都還是比較聚焦在解決講師的問題。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發現,MOOCs 每年的完課率逐年下降, 2018 年僅剩 3 %,是非常低的數字。此時,焦點終於重新回到學生身上:「他們到底吸收進去多少知識?」「身為教學者,我們真的有幫助到他們嗎?」

教學者想真正發揮專業價值,幫助學生實踐學習目標, Cohort-based learning 這樣的「群體學習」型態,開始被大量應用到線上課程,加上疫情影響、直播軟體的盛行,大概是從 2020 年開始,Cohort based courses (CBCs)這種講求互動,跳脫理論、跟實務接軌,有系統性的設計思考教學,開始被廣泛討論。

什麼是 Cohort based courses(CBCs)?

Cohort-based courses 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固定的中文解釋,我們可以先稱作「同群課程」,從運作模式上看,比較像是一個終極目標很明確的「線上集訓營」、「線上學習營」

這個營隊人數不會太多,每梯次約 10 – 30 人,有很明確的開始跟結束日期,通常會在 4 – 6 周內結束,多以直播課為主,錄播課為輔。

學生利用空閒時間,自行觀看預錄好的影片,而固定的線上教學時間,則用來雙向互動,講師跟助教以線上工作坊形式,搭配作業批改、問答解惑跟小組練習,採取緊密的滾動式學習體驗。教學者不單提供教學框架和指引,更有點像專案陪跑教練的角色。

因為多是小班制進行,名額非常有限,連報名都會有限時,手腳不夠快,你就得等到下一期;學員也不是付錢就可參與,有時還得經過篩選跟審核,確認是真的願意花心力、投入其中,才會被錄取。

Cohort-based courses 學習的重點,更多在於同儕間的互動,學員即時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互相鼓勵。這樣的課程模式,旨在營造一種社區感,雖是透過遠端視訊對話,但大家就像在同個班級,建立關係、結交朋友,縱使課程結束了,還是有情感上的實際連結。

Cohort based courses 對於講師的 4 個好處

設計課程、安排進度,讓全部學員循序漸進的學習,帶領大家從互動中找到興趣,完成原先制定的目標,已很考驗講師實力,還得搭配直播技術、運用各種科技工具,更增添難度,比起單純線上錄播課來說,整個執行過程勞心又費力。

那 Cohort-based courses 這樣的線上課程新型態模式,對講師有什麼好處呢?

1、講師能夠得到最實際的真實回饋,做出即時調整。

「他們為什麼都不看我的課呢?」如果是錄播課,講師根本無法得知學員的真實感受;但因為 Cohort-based courses 有很多互動環節,講師不再是隔空猜測,可以直接從大家問答反應中了解:教材是否合適?是否能讓學員快速吸收?是否有些環節講得不夠清楚?進而同步調整課程內容。

2、課程能以更高的價格出售

由於 Cohort-based courses 是以直播課為主,相對客製化,不能反覆出售,這樣的模式,講師需要花更多心力做前期準備,甚至要請助教來協助執行,整個訓練營的平均價格,會高於純錄播的線上課程。

別擔心學員不買單,由於有跟講師實際面對面、分組討論等,加上「小班制、名額限定」這些前提條件,學員通常會比較願意付出偏高的價格,來獲取相對應的知識!

3、從線上課程紅海中脫穎而出

台灣的線上課程進展,原本就已晚國外幾年,進行 Cohort-based courses 的教學單位更是少之又少,提前加入這種同群課程模式,可成為行業或該領域的先行者。

這一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講師,開始在嘗試 Cohort-based courses ,像是從事日文教學的泥日教育 ;專注知識萃取的 透鏡數位開設的數位轉型特訓班雷蒙三十Notion 訓練營,以及致力女性成長的女力學院 ,都蠻值得大家參考。

4、學員黏性更強,且願意進階學習

不管學員最開始是否認識彼此,毫無疑問,Cohort-based courses 讓大家有了一起學習的同伴,這個群體在學習中彼此產生影響,比如說,課程中有很多展示作業、講師點評的環節,人們多少會在意外界眼光,不想讓同學們覺得自己程度差,這就促成一種共同前進的良性競爭心態,也比較容易堅持到最後。

當學員在課程中的確完成目標、獲得成長,會對講師的教學團隊產生一定信任感,接下來如果有推出進階課程,學員通常會更願意參與,甚至引發自然口碑效應,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你準備好開辦 Cohort based courses 了嗎?

看到這邊,你躍躍欲試了嗎?

我們的確很鼓勵已開過線上課程,有一定數位教學經驗的講師,來嘗試看看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但因為各方面都要顧及,從實際執行面說,Cohort-based course 需要 2-3 人,甚至是一個團隊來共同管理跟維護,比較不太適合單打獨鬥的講師。

以泥日教育來說,除了創辦人 Tiffany 要進行課程錄播,口語互動練習以每組以 3 名學員為限,光是日籍助教就請了 7 位,來協助實際對話演練、作業批改,更不用說還要請小幫手,來處理學生報名、預約諮詢、問題解答等事宜。

除了講師的人力考量、課程系統的工具整合,回到最開始說的,即使人們願意掏錢購買線上課程,有時也只是買一個心安,所以要開辦一個成功的 Cohort-based course ,確定學生的心態準備好了沒,是否願意「做出承諾」跟上學習腳步,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不少講師在第一步「篩選學員」就會做到嚴格把關,從心態、目標、時間上能否配合?都會一一詢問清楚,確認是「對的人」才會放行參與。

案例分享:王力宏「月學 YUEXUE 」

歌手王力宏所開設的「月學 YUEXUE」歌唱課程,也是採用 Cohort-based course 模式。

根據 36 氪報導,「月學 YUEXUE」由 20 人組成一個小班進行授課,每週進行 6 天教學,包括歌唱訓練跟作業,教學影片由王力宏提前錄製,但每天只會解鎖當天的課程影片,鼓勵同學們維持相同的學習進度,也能避免某些學員拖延。課程總時長為 30 天,課程結束後,每位學生會完成至少 1 首個人代表作。

小組內同學的互相評論教學,是「月學 YUEXUE」課程中很重要的一塊內容。他們在課程 APP 中,開發了類似微信(Wechat)朋友圈的評論點讚功能,學員發布自己的學習成果後,能收到同學的回饋和意見,以此相互激勵,並增加對每日課程內容的理解。

針對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仍不能解決的問題,「月學 YUEXUE 」也有提供發問管道,讓課程團隊的其他助教們,能及時進行回覆跟指導,王力宏本人也會挑選一部分問題和同學作業,來進行點評。

結語

Cohort-based courses 可說是一種結合自主學習與群體學習的方式,它讓找學員找到擁有相同目標、能互相砥礪的學習夥伴。課程統一開始與結束的設計,更為學習者建立強烈的責任感,藉此提高完課率。

我們接下來會陸續介紹 Cohort-based courses 的相關資訊,以及國內外一些實際案例,希望這些文章能對大家有幫助!


本網站上所有內容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皆屬於《極限報報》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複製、轉載,侵害必究。如有合作或文章授權需求,請直接來信: newsroom@limitpress.com

Nikki Zheng

Nikki Zheng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矛盾,從小立志當媒體人,大學唯一填新聞系,結果,當一當記者,不小心走到社群編輯,跟品牌行銷的路上。
沒有很喜歡寫正經文章,卻靠文字吃飯;沒有很喜歡說話,卻靠溝通走跳;很怕冷場,所以只能一直講幹話。不喜歡咬文嚼字,也不知如何賣弄文采,只想寫大家能看懂的白話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